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复归于婴儿

放下烦恼,宁静致远;放平心态,心自翩跹;大道似水,顺其自然;无欲无为,无上境界!

 
 
 

日志

 
 

广成子:自然经  

2014-01-21 22:10:16|  分类: 道家丹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

    自然之道常清,阴阳之道常静,为人之道常经,名曰:自然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民欲得道,必修道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天地之玄奥,尽在自然之造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阳机也;圣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阴机也。合此阴阳玄机,方明道理。 

    民至朴,我无为,超凡之入圣,返本之还元,必化身于自然。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知而会用,大道成。以此,天地与吾一体,万物与我同化,自然与我同在,何也?全心全意为自然服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须知得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是谓道要。以我之精合于自然之精,我之炁合于自然之炁,我之神合于自然之神,穷理、尽性、了命,功成圆满,直证太上无极自然之圣境。至此方明天地万有之根源,宇宙运化之玄机,众生显隐之真相。  

    壮哉,生我养我育我的大自然!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阴阳合其道,四时合其序,万物合其自然,法到乾坤开,功到自然成。故太上无极自然圣祖,广开自然之道法,普济群生,以明玄要。玉丹、地丹、天丹、玄丹、圣丹,容过去、现在与未来,五丹合一大光明,自然道炁造化真,紫炁中来无极出,笑傲乾坤亿万年。学道之子,如能恒久修持,必达重整乾坤、再造宇宙、万化自然、来去自由的大境地。愿天下苍生人人皆爱自然,人人皆证大道,以此享自然无上之智慧,无上之法力,无上之造化。 

       注: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见于《庄子 · 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庄子 · 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 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闲居三月,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曰:“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接着,广成子对“至道” 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 死,而我独存乎!”①其实,这是庄子借广成子之口,发挥自己对“至道之精”和“修身”的见解。

       后出之书又有广成子向黄帝授书、授药的故事。葛洪谓黄帝“过崆峒,从广成子受 《自然之经》”②又称:“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 而众蛇皆去。”③《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广成子“一号力默子,作《道成经》七十 卷”,“授帝《阴阳经》”。④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又把广成子说成是老子或其化身, 将黄帝置于老子弟子之列。

       他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称:“黄帝时,老君为广成子,为帝说《道德经》及五茄之法。”⑤又谓,“黄帝时,老君号广成子,居崆峒山,黄帝诣而师之,为说《道戒经》,教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升天。”⑥传说中广成子隐居修道之地在崆峒山(在今河南临汝),“即黄帝访道地,广成子所隐也。其颠洞穴如盎,将有大风雨,则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候。亦名山曰玉犬峰。”⑦但广成子升仙之所,则未见诸文字。

  评论这张
 
阅读(22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