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复归于婴儿

放下烦恼,宁静致远;放平心态,心自翩跹;大道似水,顺其自然;无欲无为,无上境界!

 
 
 

日志

 
 

修禅之道:无佛无态无心  

2013-05-06 15:39:50|  分类: 佛家定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佛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画诸世间,有漏生识,相随识起,五蕴从生。修禅之道,见心而识法界,悟空而得圆通,空有相别,何以成空?谓之无佛无态无心,见心得无心,向上一路,处之泰然。

                                                                                                     ——出自《玄藏西行记》
       译文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所有的现象皆由一心之所变现。天,地,人,自然,都不过是人们心中所感知到的。简称三界一心。即心为万物之本体,此外无别法,凡三界生死、十二缘生等诸法,实是妄想心所变作。

       心画诸世界,有漏生识: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人的心作用于外,才生出各种各样的认识和感受。

       相随识起,五蕴从生: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人心又随对外界各种各样的认识和感知生出各种各样的相,概括起来即为五蕴。

       修禅之道,见心而识法界,悟空而得圆通:知道了“三界唯心”的本质,那么修行就是“见心而识法界,悟空而得圆通”。法界一词,在佛学中,一般指意识所缘的境。所以修行只有见到我们的本心,才能真正认识我们修行路上所见到和感知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的本质。而能悟到心灭则种种境灭(境灭即为空),我们对于所认识和感知的外部事物才会相互圆融、通达无碍。

       空有相别:然而我们的修持到此阶段,所证到的空仍然还有空与不空的分别,还有所谓“空”这样一个“相”的存在,所以我们的修持就仍然还不究竟!

       何以成空,谓之无佛无态无心,见心得无心:那么什么样的空才究竟呢?只有到了“无佛无态无心,见心得无心”的地步,才算究竟。那么什么又叫“无佛无态无心,见心得无心”呢?我们的修持只有到了连“佛”啊、“态”(空的状态)啊、“心”啊等等这些概念都没有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证到了“空”相。到此境界,我们虽然可以算见到了我们的本心,但同样见得的是“无心”,即清静经中所言“心无其心”、“实无所得”。

       向上一路,处之泰然:总之,修行就是这样一种次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走,所经之处,关键在于处之泰然。修行路上磨难多,只有幡动心不动,处惊不变、随缘化生,我们的修行才会少一点坎坷、多一点精进,也才能自然而然地最终到达终点。

       ——以上译文,仅供参考。

  评论这张
 
阅读(31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